拼搏进取、求实创新
—蓬勃发展的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金秋时节,新疆农业大学即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杏坛耕耘,外国语学院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从建校初期的俄语教研室到今天的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伴随着学校的壮大而壮大。在六十年难忘的岁月中,外国语学院各位教师传道授业、辛勤耕耘,为自治区和国家的经济建设输送了700余名外语人才,并在外语教学及教学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迎来新疆农业大学六十周年庆典之际,回顾历程,我们对外国语学院的老前辈充满敬意,为所有为外语教学的发展而努力拼搏的教职员工感到自豪,向长期以来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疆内外兄弟院校的外国语学院、外语系深表感激;展望未来,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我们信心满怀。
一、 历史沿革
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3年4月(由原外语系更名为外国语学院)。实际上,自1952年八一农学院(今新疆农业大学)成立以来外语教学就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最早是俄语教研室。1977年俄语教研室更名为外语教研室,归属基础部。1978年招收了英语专业本科师资班,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英语教学输送了骨干力量。1999年5月,外语教研室从基础部分出并升格为外语教学部,下设两个大学英语教研室和研究生英语教研室。2001年12月23日,经自治区教育厅和自治区编委批准,外语教学部正式更名为外语系,下设4个教研室:大学英语一室、大学英语二室、研究生教研室和英语专业教研室(2000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专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英语专本科生)。2003年4月11日经自治区教育厅和自治区编委批准,外语系正式更名为外国语学院。
从最早的俄语教研室到外语教研室、外语教学部、外语系再到今天的外国语学院,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科、专业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与发展。我们有一批如冯天方、李逊永、何育智、李明生、罗仁、陈国康、王祖庆、刘杨型、梁世港、蔡德樑、朱以方、包德媛、李琏教授等为外语教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知名专家教授。他们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语界的老前辈,为今天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情况
外国语学院下设两个系:大学英语系和英语系。现有教职工50人(专职教师46人)。有副教授8人,占据教师总人数的17.4%;讲师2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4.3%;助教13人,占教师总数的28.3%。 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3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0.4%。另有2人博士研究生在读,5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另外聘有外籍专家3人以及来自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5人。
外国语学院教学设施日趋完备,有多媒体教室2间,数字化语言实验室13间,建有语言教学网络平台,可实现网络环境下多种形式的语言教学与训练。1间教师电子备课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电子设备。设有一间校内英语调频/音频广播室,拥有大量音像教学资料。学院资料室外文藏书3万余册,中外文期刊40余种。
2000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专科学生,2002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现有在校生309人(共8个班),已有6届英语专业本科生顺利毕业,并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除英语专业教学外,外国语学院还承担着大学本科公共英语和非英语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英语等不同层次的外语教学。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效果显著。
三、 特色与优势
外国语学院成立以来,通过全院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和执著追求,走了出一条不断发展和求实创新的道路。近十年来,外国语学院始终本着服务于学校各层次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宗旨,探索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国家和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培养出了一批合格人才,达到了培养合格的复合性外语人才的目标。
1.教学工作与成果。三次修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适合英语专业教学的实际,更加突出学生语言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更契合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2006年以来,累计为社会输送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700余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2011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1.6%;始终坚持以英语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入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国语学院承担着近500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近500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英语教学任务,实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格率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10我院有两名教师分别获“外教社杯”全国英语教师授课大赛二等奖;2011我院两名教师分别获得“外教社杯”全国英语授课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近年来,有多名教师在学校授课比赛中获奖。
近年来,外国语学院重点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的试点工作。依托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实践教与学的互动性、开放性;探讨并努力处理好分层次教学与个性化训练的关系,网络资源利用与英语课程的整合,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2007年,我院完成了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教改扩展项目《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为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实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积累了实际经验,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外国语学院于2006年和2008年两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
2.教学研究成果。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教改课题1项,自治区教育厅教研课题3项,校级课题12项;参与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151篇,其中在《外语界》、《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正式出版主编教材2部:《简明英语基础教程》和《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出版副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多部。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学院主持的基于语料库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和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策略训练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已成为学院教学研究的两个亮点,其研究成果已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三语(英语)学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先后邀请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Theodore Ted Crovello教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冯锡武教授,英国杜伦大学的Mike Myram教授等10多位知名学者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并为我院教师、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举办专题讲座,收到良好效果。与此同时,学院多名教师参加了国际国内外语教学研讨会,有13篇参会学术论文在会上宣读。
3.办学特色。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以英语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入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生不同阶段英语学习效果的变化曲线,实施分级教学并适时调整分级教学的分类模式,英语教学与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相结合,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
1)英语第二课堂建设。除课堂教学之外,英语第二课堂也是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外国语学院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举办和组织了各类讲座、英语赛事等活动,旨在激发全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我院自2006年起,外国语学院坚持每星期四晚为全校学生开设英语讲座(平均每学期10余场),主讲教师包括学院教师、外籍专家、外校知名教师,客座教授等。讲座的内容涉及到英美文化、语言技巧、英语学习策略与方法,翻译技能等方面,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我院于2008年3月成立了由教师和学院学生会学生组成的调频广播播音小组,为全校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英语广播的形式及内容丰富多样,充分体现了其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按时收听英语学习调频广播的同学逐年增加。2003年以来,由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举办的英语角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许多英语爱好者。2005年以来,一年一度的“英语节”活动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表演选修课更是为同学们提供了充分展示个人语言能力与个人魅力的平台。
自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英语赛事,成绩斐然。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中获奖人数逐年递增,有12人次获大赛特等奖。我校选手在“CCTV杯”(2010年更名为“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连续获得骄人的业绩。尤其是2009年,我校6名参赛选手创造了1人获特等奖、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的好成绩。我校经管学院的左倩同学与另外两名同学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选手前往北京参加了“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总决赛,并取得好成绩。
2)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照学院英语专业实习大纲的要求,英语专业实习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课程实习、第二课堂、毕业实习。 2006学年以来,我院建立了三个实习基地,分别是:中青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观光旅行社有限公司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第三中学。我们充分发挥了实习基地的优势与作用,使学生的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2006—2011年间我们成功组织了六次毕业实习和多次课程实习,均收到满意的效果。通过实习,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了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尤其是在温泉县第三中学实习基地,同学们在时间英语教学的同时,还在温泉县其他中小学与当地学校英语教师一起为提高教学质量,缓解由于教师短缺所造成的困难做出了努力,受到县教育局、学校领导及师生们的一致称赞。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坚持走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线结合的道路。2001年以来,我院学生连续11年坚持去SOS儿童村义务支教;2004年—2010年连续7年在乌洽会承担翻译及志愿者服务;2006年—2010年间部分学生利用暑期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史博物馆担任义务讲解员;2011年8月-9月外国语学院25名同学在亚博会承担翻译及志愿者服务;李靖同学被选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志愿者,黄晓敏同学被选为第二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际民族舞蹈节的志愿者。这些实践活动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与用的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语言能力与社会能力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