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提高
––记外国语学院教师参加的各类暑期英语教学培训
2013年暑假是外国语学院教师收获最多的一个假期。期间学院有11名教师参加了旨在提高英语教学技能、更新英语教学理念、丰富英语专业知识、交流英语教学经验的五个种类的专项英语教学论坛和培训班。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参与专题研讨以及与其他高校英语教师交流互动,我院参会教师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1. 自治区高校英语教师教育教学培训班 外国语学院曹艳春老师于7月3日–7月8日在新疆大学参加了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及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联办的“第二届自治区高等学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系列研修班––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研修内容涵盖语料库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常用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的基本操作、语料库在外语教学和外语研究中的应用等,旨在拓展和提升疆内高校英语教师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能力。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中心的许家金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廖美珍教授为此次培训班的主讲教授。
2. 中国西部高校教师美国文学暑期研修班 外国语学院杨晓丽老师于2013年7月8日-13日在广西师范大学参加了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由美国福特基金协会资助的中国西部高校教师美国文学暑期研修班项目的培训。主讲教授分别是来自于Cornell University的 George Hutchinson 教授和来自于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的Peter Conn教授。他们的研究方向均为美国文学,其研究内容既涉及到了不同时期的文学与不同的文学体裁。两位教授授课风格各有千秋,前者肃认真、后者幽默深入。前者从微观上分析具体的文本,后者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特征。培训班课程安排密集、管理严格,效果明显,是一次高质量的美国文学教学培训。
3. 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研修班 外语学院王婷,王永华,周琰,马晓燕等4位老师于2013年7月19日至21日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研修班”。 在此期间,王婷老师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教学理念为依据,讲授了教学示范课,受到专家和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并荣获外研社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展示二等奖。本次暑期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共同探讨如何让“输出”化为驱动,让知识化为智慧。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莲珍教授在研修班做主旨报告。她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重要假设并指出,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应以交际为目的,并且是有意义的(Meaning-based)。 她建议:1. 语言输入越多越好, 基于意义的课堂教学越多越好;2.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越多越好;3. 所有学习者的语言输出都应基于意义或交际;4. 语言结构教学应基于意义并与输入或交际相联系;5. 时刻调整我们对于学习者的期望。
4. 外教社2013年暑期全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论坛 外语学院孙旭辉,冯娟,胡启平,姚量等4位老师于2013年7月21日-23日参加了在扬州举办的外教社2013年暑期全国高校教师英语发展论坛活动。外语界的知名专家做了讲座,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做了现场教学演示,与会教师获益良多。该论坛还邀请了从 “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青年教师为广大参会代表就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等议题做了讲座和精彩的展示。
5.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八届中国英语教学方法高级研修班 外语学院陈玲老师于2013年7月23日---25日参加了在宁波举办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八届中国英语教学方法高级研修班,在此次研修中,老师们主要通过参与专家报告、示范课等形式,就英语散文、英语短篇小说两门课程进行交流和研讨。培训结束后,深感收获很大,对于今后在我院开设此类课程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研修班主讲教授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黄源深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虞建华教授。
2013年暑期是个收获的季节,所有参班教师都深有体会、收获颇丰、深受启发。他们将在外国语学院今后的英语教研活动中与其他老师分享他们的收获,共同探讨与促进新疆农业大学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